<
d44u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美人记 > 第261节
    何子衿连忙问,“什么意外?”。

    这事儿当真是一言难尽,江赢虽不是纪将军亲女,可其母江夫人完全是一代牛人,有这么个牛人娘,江赢自身素质也不差,小姑娘生得清秀漂亮,为人也俐落爽快,纪将军挺喜欢这个继女,给继女说的亲事也是很不错的亲事,纪将军手下的一名心腹先锋官,正五品的衔,虽无甚出身,人自己有本事,江赢一成亲就有诰命。

    男女双方都对这亲事挺满意,结果,这先锋官委实没福,出外缫匪,把命搭上了。

    这不,定亲礼还没办呢,人就去了。江仁留在北靖关,参加完了先锋官的丧礼,这才回来的,故而晚了这些天。

    何子衿听完,也不晓得要说什么了。这亲事,纪将军绝对是好心,依纪将和江夫人的性情,江赢这般能拿出手的闺女,夫妻二人断不会把继女许配给无能无才的那类人。人既有本事,必受重用,既受重用,有缫匪这样的事,自然要派去的,这不只是重用,更是立功的机会,这样的机会,不是人人都有的。何子衿叹道,“真是无福啊。”眼瞅着要做纪将军的继女女婿了,有江夫人在,继女女婿与亲女女婿差别也不大,偏生,亲事未成,人就死了。

    何子衿又担心江赢,道,“江妹妹怕也是免不了一场伤心。”

    只是,天意若此,人死不能复生,任谁也没有法子的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ps:这是何小仙儿生辰的加更

    ☆、第342章 北昌行之三十

    第342章

    江仁既然回了沙河县,就准备着回帝都的事儿了, 江仁回帝都前, 余镖头几人商量了一番,想着留下来给阿念做侍卫, 用余镖头的话说,“干啥都行, 就是给大人跑跑腿啥的,也长见识。”

    阿念出身平民, 身边人当真不多, 自去岁来了沙河县,人手不足也一直在用余镖头几人, 经这些日子, 倒也熟了。阿念也乐意收下这些人, 非但给自己做个臂膀, 就是孩子们出门,也能充作侍卫, 因余镖头几人都是走镖的,纵不算武功高手,也大都会些拳脚,而且, 走镖之人性子谨慎,这点很合阿念心意,阿念便高兴的将人收了下来,又每人给了二十两银子, 叫他们回家给家里买些东西。

    阿念心下都觉着,倘不是做了县令每年可以截流拿些银子,再加上,子衿姐姐还打理着买卖,不然,当真养不起这么些个人哪。

    江仁回帝都的事,原是早定了的。不想,阿冽也要同江仁一道去帝都,用阿冽的话说,“先时爹就应了我的,考中秀才就能跟阿仁哥一道去帝都,我这不中了么,爹就应了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有些不放心,但想着孙子也大了,而且,江仁余镖头都是可靠人,再者,去岁自帝都来北昌府,一路上也都顺顺利利的。故而,何老娘虽有不舍,也没拦着阿冽,只是让余嬷嬷多给阿冽带些东西路上用,阿冽道,“我衣裳都带足了的。嬷嬷啥也不必预备,倘少什么,路上置办就是。”

    江仁也说,“路上啥都有。”他们大男人,不似女人娇气讲究,江仁出门向来也是轻车简行。不过,这次不是轻车,江仁做买卖做惯了的,回帝都就不愿空着手。江仁打算贩些参葺皮子等贵重物回去帝都贩卖,也是极有利润的。何子衿也请段太太帮着选些上等红参,又购了些鹿葺,备了两份,一份是给舅舅外祖家的,一份是给小唐大人家。三姑娘那里没预备,何子衿的意思是,看三姑娘胡文那里能不能腾开手,倘能腾开手,就请俩人过来,何子衿瞧着榷场这里生意也好做,在北昌府,一大家子在一处,既亲香且热闹。另则,阿念也有给亲近同僚的信件,请江仁一并带了去。

    江仁又在沙河县停了十天,待货物购置完毕,便起程往帝都去了。

    江仁走时,如何老娘如何子衿阿念都颇多牵挂,让他们路上要小心啥的,毕竟,这一去就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回来的。倒是孩子们没啥舍不得,因为江仁早与他们说了,这次回去就给他们接好几个哥哥弟弟的过来,阿晔阿曦纪珍兴哥儿都等着哥哥弟弟呢,早江仁还没走时,就问过他八百回,阿晔是这样说的,“仁舅舅,哥哥们啥时候来哟?”

    江仁道,“得等我去了帝都,才能接他们回来啊。”因儿子们不在身边,江仁对龙凤胎又颇是喜爱,待孩子们也很有耐心。

    江仁这样一说,阿晔就又问了,“那你啥时候走啊?”

    江仁哭笑不得,与阿念道,“咱们阿晔说话还会转弯子哪。”

    阿念对阿晔这种性格也颇是无奈,相对于阿晔的转弯抹角,阿曦就是个直肠子,一见江仁就催,“仁舅舅,接哥哥去,接哥哥去。”

    纪珍兴哥儿也盼着能有新玩伴,故此,江仁这次一走,对于孩子们来说,那绝对是期盼已久的事啊。他们早盼着江仁去帝都接小朋友过来啦!

    江仁就这么在小朋友的期盼中往帝都去啦,春暖花开,沙河县的日子悠悠然的向前滑过,除了总有些太太奶奶过来打听阿冽的亲事问题外,这一段日子可以说得上顺风顺水。当然,也有何老娘亦在思考孙子的终身大事,只是,她老人家心高啊,自家里从小书香门第一跃为小官宦门第后,她老人家就把孙媳妇的目标群放在了官宦人家的姑娘身上。尤其是自孙子中了秀才后,她认为,孙子功名都有啦,必得寻一门官宦人家的千金方好!

    何老娘就把这心思同自家丫头说了,何子衿道,“正经人家就成,关键得看这家门风如何,最好跟咱家似的,清清白白,简简单单的人家才好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点头,“这话在理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与自家丫头道,“你这跟着阿念去州府交粮税,跟你娘念叨念叨这事儿,让她着紧着些,阿冽今年就十六了,再过一二年,可就当成亲的年岁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我娘没个不急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还是正色叮嘱了自家丫头一篇话,何子衿都应了。何子衿又问纪珍,要不要一道回家看看,纪珍来沙河县也有三个月了。纪珍问,“何姐姐,我能带阿曦妹妹去么?”

    “咱们这是啥辈份哟。”何子衿笑道,“阿晔阿曦都跟我一道去北昌府,他们去外祖家看望外祖父外祖母。”

    纪珍就打算一道回家看看,他道,“我小妹妹肯定也出生了,我带曦妹妹过去,比一比她俩谁好看。”甭看纪珍小小年岁,还记挂着娘亲生小妹妹的事儿哪。

    兴哥儿一看大家都去,他也不乐意一人留下来跟着罗大儒念书啊,于是,他也闹着要回家去。干脆,何老娘也一道回家看看吧,这次回了家,下次再回就是年底了。

    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,结果,有人不大高兴。

    朝云师傅就说了,“天儿有些热,路上仔细着些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师傅尽管放心,我晓得,他们也大些了。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哪里能放心哟,心说,宝贝们跟着自己一点事儿都没有,就前些天,回去没半日功夫,阿曦就吃酒醉了一天,要是跟着自己,哪里有这种事哟。朝云师傅就要把闻道借给女弟子使,何子衿知道闻道师兄是朝云师傅身边离不得的人,哪里肯要,再三说不必,朝云师傅方不提这事儿了,不过还是要何子衿细心些,尤其这去北昌府,怕孩子水土不服,又要借何子衿个厨子使,还要派窦太医跟着。

    何子衿那叫一番推辞哟,额间汗都冒出来了,粉儿自信的与朝云师傅道,“我带孩子也是一把好手成不成!师傅你尽管放心就是!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一幅“我不想伤你自尊”的模样,既然女弟子死要面子,他也就不提借人给女弟子的事儿了,只是到底不放心,生怕宝贝们出啥意外。以至于,朝云师傅这几日背着连卜三卦,看卦相都是大吉,方放心的让宝贝们出门去啦。

    话说,沈氏这些天就预备着呢,毕竟,各县往州府送夏粮的时间也差不多是固定的,去年什么时间,今年也差不离。见着一大家子都回来,沈氏自是喜悦,尤其见着外孙子外孙女,更是眉开眼笑,抱抱这个亲亲那个,沈氏喜欢的恨不能都揽怀里,不过,沈氏年轻时就是个袅娜的,如今将四十的人了,也没胖一丝出来,还是纤细身段,阿晔阿曦都养的好,胖嘟嘟的娃娃,叫沈氏一起抱,还真抱不来,沈氏如今儿子比较多,故而,女娃就稀罕了。抱了阿曦在怀里,沈氏怎么都爱不过来,笑道,“生得越发好了。”

    阿晔见外祖母抱妹妹,他自发跑母亲膝上坐着去了,兴哥儿看他还要姐姐抱,很是笑话阿晔一回,道,“看你,跟奶娃子一样。”

    阿晔最要面子的小人儿,哪里受得了这话,当即便从他娘膝上挣扎着下来,还跑到外祖母跟前笑话妹妹,“奶娃子!奶娃子!”

    阿曦不大明白这是啥意思,但小孩子不明白归不明白,其实听得出好赖话,阿曦一听就急了,扭着小身子要下去。沈氏只得放她下去,阿曦一下去就追打她哥,何子衿笑,“在家总是淘气。”

    “小孩子哪里有不淘气的。”沈氏望着外孙子外孙子玩耍活泼的小模样,道,“就是瘦了好些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娘你说他们瘦,阿曦每顿能吃一碗稀饭,还要吃果泥、蒸蛋、蒸鱼葺什么的。阿晔现下会跑了,也吃得不少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这是贪长呢,看长得多快,咱们刚来北昌府时才这么大。”说着比划一下,“你看现在多高了,能跑会跳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倒是,衣裳都要往大里做,不然,一不留神就小了。”何子衿道,“刚生下来时,天天要抱着,抱着的时候就想,什么时候才会走,等会走的,更叫人操心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要不都说,不养儿不知父母恩,现下知道了吧,你这才开始哪,就是孩子大了,也还是操心的。”

    阿曦追打她哥一阵,又跑到母亲跟前学舌,“操心!操心!”逗得外祖母大乐。

    纪珍看阿曦鼻尖儿热出汗来,忙拿小帕子给她擦一擦。

    沈氏又夸纪珍好相貌,人也这般懂事,何子衿道,“阿珍念书也伶俐的紧。”

    纪珍很谦虚道,“我跟阿兴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兴哥儿道,“哪里,阿珍比我好啦。”

    沈氏笑眯眯的听着孩子们说话,孩子们在屋里坐不住,不一时,阿晔就想去外头瞧瞧了,于是,兴哥儿充当了小导游,带着外甥外甥女与好兄弟纪珍去参观自家院子啦。

    沈氏令翠儿带着小丫环跟着,何子衿也带了两个小丫环同行,就是为了看孩子的。

    何子衿这次带了龙凤胎来北昌府,可算是热闹了一回,龙凤胎自己的小小心灵也充满了欢乐,主要是俩人没想到自己这么受欢迎啊,在外公家有俊舅舅一起玩儿,外公对他们更是有求必应,出门也是人见人夸,倒不是龙凤胎如何出众,小奶娃子一对,有啥出众的。主要是龙凤胎本身比较少见,稀罕,再加上,纵有龙凤胎也多相貌不大像的,阿晔阿曦不同,这俩人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人人见了都说稀奇。

    何况,这俩人的礼仪是朝云师傅一手教导出来的,故而,颇能拿得出手去。连余巡抚太太见了,都给了两份见面礼,说何子衿,“你这俩孩子养的真好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现在就知道憨吃憨玩儿的,先时小些,不敢带他们出来,如今也大了,我爹娘一直念叨,就一并带他们过来,也给您请安,让孩子们见些世面。”

    “在方先生身边,什么世面见不着。”余太太笑一句,很自然的问起朝云师傅的身体来,知道朝云师傅的身体安康,这才放下心来,道,“皇后娘娘一直惦记着方先生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沙河县虽气候不比帝都,我看师傅的气色倒不比在帝都时差。”

    余太太微微颌首,命人叫了大孙女出来,指了龙凤胎给长孙女看,笑道,“你先前不是说没见过龙凤胎么,这就是江太太家的龙凤胎了。”

    余姑娘正是十五六岁的年纪,一身浅紫轻纱长裙,头上只三五钗环,并不华贵,却样样精致,皆是极罕见的紫晶打磨而成,与余姑娘身上裙衫,正是一套。余姑娘自相貌看,与余太太年轻时有几分肖似,杏眼桃腮,颇是明丽妖媚,这么大的小姑娘,不一定喜欢孩子,有的就怕小孩子闹腾,好在龙凤胎出门从不闹腾,余姑娘见着龙凤胎也挺喜欢,拿了点心给龙凤胎吃,听着龙凤胎软软糯糯的说,“谢谢姐姐。”余姑娘直笑,“真乖巧,我在帝都也没见过这么招人喜欢的孩子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问,“余姑娘是刚来北昌府么?”

    余姑娘笑,“今年是祖父六十大寿,我提前过来给祖父贺寿来着。”

    “是了。”何子衿笑,“余姑娘来了我们北昌府,可要多住些日子,北昌府的风景,不比帝都差。”

    余姑娘大概还是头一遭听人这般说的,不由抿嘴一乐,觉着这位江太太的话说的可笑,余姑娘道,“都说帝都是天子之都,难不成还有地方比帝都好?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要论繁华,北昌府自然不比帝都城。不过,北昌府离北靖关近,外还有榷场,榷场是沟通两国的地方。其实,不只是两国,再往北,还有更广阔的国度。帝都,开阔的是眼界,在北昌府,开阔的是心胸。”

    余太太不禁颌首,笑赞,“这话说得好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自小就是能把何老娘改造了的人,同余太太这样通情达理的老太太更是处的来,俩人在一处说话很是投机。余太太都觉着,纵何子衿不是方先生的女弟子,跟这样的人相处也很有意思。余太太留何子衿用了午饭,何子衿方告辞而去。

    余太太问大孙女道,“你看,这位江太太如何?”

    余姑娘道,“挺会说话的。”

    “江太太可不只会说话。”余太太细与长孙女道,“江太太娘家虽非累世书香之族,其父也是正经二榜进士,翰林出身,今任州府学差。江太太嫁的江探花,亦是少时俊才。她娘家兄弟也都是念书的,今年大弟弟就中了秀才,年不过十六,很是上进。”

    余姑娘见祖母喜欢这位江太太,便顺嘴道,“她家龙凤胎也好看,挺懂事的。”

    余太太笑道,“可惜江太太不能在北昌府久待,不然,她虽长你几岁,倒也不算离了格,你们倒能多在一处说说话。”又道,“江太太的母亲何太太也是极好的性子,待时间长,你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余姑娘顺着祖母的话道,“那什么时候何太太过来,祖母也叫我过来说说话才好。”

    “好啊。”余太太望着孙女明媚脸颊,很是欣慰的拍了拍孙女的手。

    ☆、第343章 北昌行之三十一

    第343章

    因去岁已交过一次粮税,这一遭可谓熟门熟路, 待得阿念将粮税的事办妥, 何子衿也拜访了一圈北昌府的太太奶奶们,便同阿念带着孩子们往北靖关去了。

    纪珍还是有些想家的, 这么小的孩子,头一遭离家, 没有不想的,也就是何家孩子多, 热闹, 几个孩子一天十二个时辰在一处,纪珍不觉着孤单, 这才没怎么想家。可知道要回家了, 一路上尽在车里跟阿曦讲他家里的事了, 当然, 其间还有很多炫富的话,譬如, “这回我家去,把我先时存的银子都带来,到时天天给你买桃花糕。”

    阿曦听这话没有不高偿的,一路念叨着“桃花糕, 桃花糕”,连做梦都得念叨两句桃花糕。当然,纪珍还跟小伙伴们许下了不同的礼物,什么, 他有一艘大船,要送给兴哥儿。还有一匹骏马,要送给阿晔。把仨人说的,对于纪珍哥哥的家里向往极了。

    这次到纪将军府上没递帖子,纪珍比帖子管用多啦。门房一看大少爷回来啦,恨不能亲自驼着纪珍进去,对阿念何子衿一行更是客气的了不得,阿念因是男客,另请去外书房喝茶,何子衿就带着孩子们随着纪珍一道进去了。江夫人刚坐完月子,脸颊稍有些圆润,见着长子回家自然高兴,请何子衿一行坐了,江夫人还没说话,纪珍就忍不住奔他娘跟前问,“娘,小妹妹呢?”

    纪夫人摸摸儿子圆润的小脸儿,笑,“不是小妹妹,是小弟弟。”

    纪珍漂亮的小脸儿忍不住露出失望,又问,“真不是小妹妹么?”

    纪夫人一指阿曦,道,“这不就是小妹妹么。”

    纪珍心眼儿活动,想想,也是啊,他已经有曦妹妹了,他娘生个小弟弟也好,就着急要看小弟弟去。纪夫人与侍女道,“你带着孩子们一道去吧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难免再叮嘱孩子们几句,“小宝宝还小呢,现在不能碰的,只能站边儿上看一看。”

    四人张着小嘴儿拉长小奶音齐声喊,“知道啦。”

    江夫人忍不住笑出声来,与何子衿道,“无妨的,屋里有丫环有嬷嬷,叫他们去瞧瞧吧,孩子都喜欢孩子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就没再说什么。

    孩子们见大人们没意见了,纪珍拉着阿曦的手,阿晔兴哥儿在后头跟着,四人就一道看小宝宝去了。

    何子衿同江夫人道,“我与相公一道去州府交夏季粮税,北昌府离这里不远,就带着阿珍一道来了。想着夫人定也记挂他呢。”

    江夫人笑道,“我正说让阿赢过去看看阿珍,不想你们就来了。阿珍比在家时活泼多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我家里就有两个爱淘气的,兴哥儿也跟着我祖母在我那里念书,正好阿珍去了,一道做个伴儿。”又细说起阿珍的课业来,江夫人又是何等眼力,一看儿子高高兴兴的回来,目测又长高了一些,就知道儿子在沙河县过得很不错。

    “难得你喜欢孩子。”江夫人这话说的是真心话,凭她家如今的权势,孩子寄放到谁家也不会受到亏待,但,衣食不缺与教养是两码事,只看何子衿管得住孩子们,大小事情上有所叮嘱,就知道何子衿不是一味的惯着孩子的人。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我小时候我们家里更热闹,族兄族弟的,小时候都是玩伴,常一群一群的在我家玩儿。”